科伯恩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魏玛共和国的胖子神探他发明了ldquo [复制链接]

1#

??????????????????????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21min

一般来讲,德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没有办法与美国相比,尤其不能与HBO那样制作精良的高水准电视剧相比,但近年推出的德剧《巴比伦柏林》(BabylonBerlin)却是难得的精品。这是一部以魏玛共和国为时代背景的刑侦犯罪剧,注重准确地还原历史,细节相当考究,比如对柏林警察局谋杀调查科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恩斯特·甘纳特(ErnstGennat)的刻画就非常忠于历史:甘纳特是个大胖子,而且酷爱吃甜食;在男主人公、年轻的侦探格里安·拉特去找领导谈事情的时候,甘纳特面前果然摆满了各种蛋糕甜点。电视剧《巴比伦柏林》中20年代末的柏林警察电视剧《巴比伦柏林》里大胖子甘纳特在吃蛋糕格里安·拉特是虚构角色,但甘纳特是历史人物,而且是柏林警察局的历史、柏林市的历史、德国警察史乃至世界刑侦史上的传奇大佬。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这位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的胖子神探。

入职柏林刑警

首先说说甘纳特的胖。这也是他的传奇的一部分。据说他的体重达到公斤,同事给他取的绰号是“佛陀”或者“丰满的恩斯特”(DervolleErnst,这是个文字游戏,也可以理解为“非常严肃、半开玩笑”)。黑道中人经常管他叫“亚历山大广场的胖子”。亚历山大广场是柏林警察局的所在地。当然,胖只是外形,甘纳特的真正传奇之处在于,他从警三十多年,经历过三种*治制度(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破案成功率极高,而且德国的现代刑侦技术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他可以说是现代德国的凶案调查之父。甘纳特出生于年。他与警察结缘是因为“家学”。他的父亲奥古斯特是著名的柏林普勒岑湖(Pl?tzensee)监狱的狱长。据说他小的时候就和父母一起住在普勒岑湖监狱的员工宿舍里。所以甘纳特小小年纪就接触到了19世纪末柏林这个工业化大城市的许多社会问题、犯罪现象与底层群众的疾苦。说句题外话,普勒岑湖监狱在纳粹时期是主要的执行死刑的场所,参加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密谋的很多义士后来在这里被处死。甘纳特于年高中毕业,但是不知为什么隔了三年才去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就是今天的柏林洪堡大学)注册。也许他在这三年里服了兵役。他在大学读的是法学,但于年7月退学。这位肄业大学生决定直接从警。其实他在年就加入了柏林警队,年5月通过了预备警官资格考试,8月1日正式成为刑警探员(Kriminalkommissar)。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当时的柏林警察局。因为警局总部和大部分最重要的部门都在亚历山大广场的一座红色大楼内,所以柏林警察局也被称为“红堡”。这座大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损毁,年被彻底拆除,所以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上的警察局(红色建筑)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柏林警察都是什么样背景的人呢?大多出自两类人:退伍*官和家道中落的贵族。刑警探员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甘纳特那样的肄业生,专业一般是法学或医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经济萧条的年代,很多大学生,甚至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为了谋生也只能选择警察这种铁饭碗。例如年柏林的名刑警探员中有22位博士。在甘纳特大放异彩的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警察局分成好几个大的处,用罗马数字表示,其中IV处是刑警(值得一提的是,I处A科是*治警察,后来在纳粹时期发展为秘密国家警察,即盖世太保)。刑警分成两个部分,地方分局(?rtlichenInspektionen)和技术部门(Fach-Inspektionen)。地方分局是按照地区划分职权范围的,权力较小。技术部门是更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讲,技术部门比地方分局更有前途,而技术部门里“失宠”的人往往会被“下放”到地方分局。《巴比伦柏林》的原著小说《湿鱼》(DernasseFisch)里,风纪科的科长就想尽办法把自己的亲戚从地方分局调到技术部门来。技术部门一共分成九个科,按照负责的案件类型划分,用字母表示:A科:谋杀与人身伤害;B科:抢劫;C科:盗窃;D科:诈骗与伪币;E科:风纪(就是扫*,《巴比伦柏林》的男主拉特刚到柏林警局的时候就在风纪科工作,参加了不少扫*打非的行动);F科:商业犯罪与破产;G科:女警(主要负责调查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尤其是性犯罪,或者青少年犯罪。《巴比伦柏林》的女主夏洛特·李特尔想当调查谋杀案的刑警,但开始的时候人们告诉她,她只能去G科,因为谋杀调查科不招女性);H科:搜捕与缉拿;I科:技术鉴定(《巴比伦柏林》第三季里,鉴定科科长乌尔里希因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上级重视而发飙,走上犯罪道路);柏林警察,年

甘纳特领导下的谋杀调查科

甘纳特在年入职柏林刑警的时候,柏林刑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的谋杀调查科。如果发生凶案,警方一般是按照当时可调遣人员的情况,临时抽调探员和警力。也就是说,任何一位警察都可能被派去调查凶案,而没有专人负责谋杀调查。谋杀调查非常需要经验的积累,但这种制度不利于经验积累。在某个时间正好有空所以被派去调查凶案的警员也不一定适合调查谋杀案。甘纳特对这种弊端看得很清楚。在他的努力之下,终于在柏林警局的A科建立了固定、常设的“谋杀案中央调查组”,于年1月1日正式开展工作,他本人担任组长。在此之前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但是晋升很慢,主要是因为他的民主思想和随时批评警局弊端的习惯很容易得罪人,所以他直到年,也就是他四十五岁的时候,才被提升为刑警参事(Kriminalpolizeirat)。“谋杀案中央调查组”也逐渐和A科融为一体,很多人将它们混为一谈。甘纳特担任A科科长,他的副手是路德维希·维尔纳堡(LudwigWerneburg)博士。A科由一个“现役”调查组和两个“预备”调查组组成。“现役”调查组有一名年纪较大、经验较丰富的刑警探员,一名年纪较轻的探员,四到十名刑警,一名女速记员(《巴比伦柏林》的女主夏洛特开始的时候就是速记员),警犬管理员和鉴定科人员组成。“现役”调查组负责整个柏林市的所有凶杀案调查。两个“预备”调查组分别由一名探员、两到三名刑警和速记员组成。为了培养和发现人才,也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有凶案调查的经验,九个科的人员都要到A科轮岗,四个星期一批。甘纳特对现代刑侦科学的进步有很多贡献。在德国警察当中,他是第一个认识到在犯罪现场搜寻蛛丝马迹的重要性的人。在他之前,柏林警方接到凶案报警之后,到现场的警察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打扫和清理现场。这可以说是德国人的洁癖使然;或者,警察先忙着为死者祈祷安*。当时人们还意识不到,这样就破坏了现场可能有的证据。是甘纳特首先明确规定了警察到了现场之后应当如何操作,每一个步骤应当注意些什么。案发之后尽快抵达现场、开始调查是最重要的。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甘纳特自己做了设计,请戴姆勒奔驰公司专门为他制造了一辆谋杀调查执勤车,它被大家简称为“谋杀调查车”。车内有办公设施和鉴定设备,包括打字机(当然会配备一名女速记员)、折叠桌、折叠椅、用来标记现场物件的铁杆和小旗、探照灯、手电筒、照相器材、剪刀、金刚石刀具、斧子、铁锹、计步器、测量卡尺、橡胶手套、橡胶围裙、镊子、探针、吸量管(用来收集液体),以及用来保存证据的各种容器。甘纳特总是坐在副驾驶的后方,因为他的体重过大,为了汽车的安全,还专门作了加固。甘纳特建立的“谋杀调查中央档案”也是闻名遐迩。这套档案系统性地收录了几十年来已知所有凶案的材料,不仅仅是柏林的案件,还有全国各地的。档案涉及的案件不仅仅包括“常规”的谋杀案,还有因为受到诽谤或诬告而自杀、遭到诈骗或欺骗而自杀、遭到敲诈勒索而自杀等情节的案件。档案人员还制作了检索卡片,可以根据凶器、作案情节等范畴来检索相似案件。为了搜集更多资料,甘纳特还“借阅”了其他地方警察局的资料,有时就“忘记”归还了。在年之间,除了柏林警察局之外,没有一个地方的执法机关拥有规模如此庞大、分类安排如此精密的案件档案系统。年,A科一共接手起凶案,破了其中起,也就是破案率达到94.7%,这是相当高的成功率,因为在拥有DNA鉴定技术、网络技术和摄像头覆盖的今天,西方国家的凶杀案破案率在85%到95%之间。而同样在年,B科(负责抢劫案)的破案率仅有52%。甘纳特本人在三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一共侦破了起谋杀案。除了建立了高效的组织与制度、加强管理,以及刑侦技术的进步之外,甘纳特本人的个性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以惊人的毅力、耐心、超强的记忆力、通晓人情世故和对人性与心理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坚决反对在审讯时使用暴力,有一句名言是“我们的武器是大脑和神经!”在很多方面,甘纳特虽然是二三十年代的人,却显得非常“现代”。他强调犯罪的预防而不是事后侦破,并且很懂得严重犯罪对公众的影响以及媒体的力量,所以在调查工作中有意识地与媒体合作。甘纳特在“红堡”一楼的办公室也很有传奇色彩。用历史学家雷吉娜·斯蒂里科(ReginaStürickow)的话说:“这是舒适宜人的起居室与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陈列馆的混合体。谋杀调查科没有第二个办公室的布置如此怪异。”办公室的正中央是一台陈旧的绿色沙发和两张同样陈旧的绿色软垫椅子。上方一米处有悬空的架子,上面摆着一个女性人头的标本,是从施普雷河里打捞出来的,现在被甘纳特当作放香烟的容器。沙发旁的角落里摆着一把斧子,是一起谋杀案的凶器。墙上贴满了凶手和受害者的照片,还有一张被烟熏黑的柏林地图。

彼得·屈滕连环杀人案

甘纳特在第二帝国时代就已经破了很多案子,但他扬名立威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他成了柏林家喻户晓的明星。只要是他出马的案件,各大报纸都会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