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杂志特约作者卢文丽
应中国作家协会、爱尔兰蒙斯特文学中心和法国“潘多拉空间”诗歌协会邀请,我随中国诗人代表团赴爱尔兰科克、法国里昂参加两国文学节,与当地观众近距离接触,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诗人代表团在里昂新中法大学。
都柏林,徜徉在文学之城
这是我第三次应中国作协之邀参加国外文学交流,第一次是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日中韩文学论坛,团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副团长是莫言。第二次是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波兰、匈牙利,团长是《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此行的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同行的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树才、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重庆作协副主席冉冉、我,以及中国作协外联部干部靳柳悦。
爱尔兰素有“翡翠岛国”之称,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面积不大,却孕育了许多世界级文学巨匠,《尤利西斯》作者乔伊斯、剧作家萧伯纳,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谢默斯·希尼都是爱尔兰人。首都都柏林更是奥斯卡·王尔德、塞缪尔·贝克特和萧伯纳的故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文学之城”。
意识流文学之父”詹姆士·乔伊斯在其《尤利西斯》中,以近千页的宏伟篇幅,记录了主人公爱尔兰小人物利奥波德·布鲁姆于6月16日这一天在都柏林街头游荡的生活。乔伊斯曾戏言:“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毁,人们可以根据我的小说一砖一瓦地重建。”为纪念乔伊斯,都柏林在每年6月16日设立布鲁姆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乔伊斯粉丝聚在一起,一边讨论《尤利西斯》,一边吃“布鲁姆风格”的早餐。
帕奈尔广场,是爱尔兰作家中心、爱尔兰诗歌组织等各文学机构的集结地。在拜访作家中心后,我们来到爱尔兰诗歌组织,与该组织负责人莫林·肯内利女士进行了深入交谈。此组织是同时接受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两个艺术委员会拨款的诗歌组织,在联合爱尔兰诗人、推广诗歌、发行诗歌专刊、资助地方诗歌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在科克国际诗歌节。
之后,步行前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年创建的圣三一学院,参观了爱尔兰国宝《凯尔经》(BookofKells),该书绘制于公元年前后,内有四本拉丁文福音书的手抄本,装饰文字华丽,内容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访问间隙,去了位于爱尔兰银行内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思·希尼展馆,里面陈列着大量希尼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及声音、录像。又去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纪念馆,馆内不但收集了叶芝的手稿、大量珍贵老照片,还收藏着叶芝的圆框眼镜和他的一撮灰头发。在一众老照片和画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叶芝的墓志铭,也是其晚年作品《本布尔本山下》里的最后三句:“投出一道冷眼/向生,向死/骑士,策马向前!”
一条穿城而过的丽菲河将都柏林分成南北两部分,清澈的水使整个城市显得灵动且充满生机。我们抵达时,爱尔兰最盛大的节日——圣帕特里克节刚刚结束,沿途许多建筑、商场依然妆点着绿色,营造出节日气氛。无论是清晨圣殿酒吧区铺着鹅卵石的步行街,还是丽妃河上翱翔的神灵般的海鸥;无论是*昏时凤凰公园美丽的草地、夕光中的十字架,还是日落后融化于城市灯光里梦幻般的古老建筑,都让人心驰神往,充满灵感。或许,正是这优美的风景、厚重的历史,才使爱尔兰孕育出如此众多的杰出作家、诗人和剧作家吧。
都柏林书店林立,很文艺,我们跟着西川逛书店、唱片店,每个人都有收获。我买了希尼和叶芝的诗集、詹姆士·乔伊斯小说《都柏林人》。在著名的HodgesFiggis书店,我买了一本英文版《唐诗三百首》。
在科克国际诗歌节,为杭州打call
科克位于爱尔兰西南部。到达位于半山腰的MaldronHotel酒店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下榻于此。风很大,空气中闻得到大海的气息。在酒店,遇见中国青年诗人方商羊,这位小帅哥目前在美国米切纳作家中心留学,他荣获了本届科克国际诗歌节最高奖项——格雷戈里·奥多诺休国际诗歌奖。他乡遇故知,大家都为他高兴,喝了爱尔兰著名的黑啤Guinness,泡沫细腻,味道甘醇,入口有浓郁的麦芽发酵香气。
创办于年的科克国际诗歌节每年举办一次。来自爱尔兰、中国、美国、英国、波兰和爱沙尼亚的40余位诗人、诗歌期刊编辑和出版商,以及近名当地诗歌爱好者参加了本届诗歌节。
蒙斯特文学中心位于84DouglasStreet的一幢小楼,两层,有扇大红色小门,看上去像个消防局,原来,这儿是著名短篇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的旧居。我们拜会了蒙斯特文学中心艺术主任帕特里克·科特及其他负责人,就接下来即将举行的两场朗诵活动进行了沟通。帕特里克把印刷精美的中国诗人诗歌手册发给我们,并提到此次受邀参加活动的中国诗人阵容强大,相信会给他国诗人和爱尔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当晚,在科克艺术剧院举办了吉狄马加专场诗歌朗诵会,吉狄马加现场朗诵了他的部分作品,并与同场朗诵的波兰著名诗人托马士·鲁日斯基就母语写作、诗歌形式与内容等主题进行了交流。
代表团还积极参加诗歌节期间的工作坊、各国诗人朗诵会,学习借鉴不同诗歌形式与朗诵风格,领略各国诗歌的音韵之美。
在里昂中法学院跟法国翻译家和诗人在一起。
次日上午,科克市图书馆举办了“FourChinesePoets”(四位中国诗人)朗诵会,现场座无虚席,四位诗人依次朗诵,我被安排在第一个。我用英语作了简短的开场白,自我介绍说自己来自中国南方城市杭州,杭州古老而美丽,盛产茶叶和丝绸,有一个美丽的西湖,诞生过很多神话和传说,在中国的唐代、宋代,有两位著名诗人当过“杭州市长”,他们的名字叫白居易、苏东坡。
作为一个诗人,我也为家乡写了许多诗,我用英语朗诵了《龙井问茶》,用中文朗诵了《九溪烟树》《长桥公园》,三首诗歌均取自我的《西湖印象诗》。这首吟咏歌颂西湖和杭州的诗篇,近年被翻译成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文字,这次,我继续为杭州、为西湖打Call。
之后,另外三位诗人相继登台,重庆作协副主席冉冉的重庆普通话诵读韵味深长。树才是浙江奉化人,当过中国驻塞内加尔外交官,用法语朗诵了自己的诗。压轴的西川更是出彩,一段中英文混搭的京腔Rap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引得粉丝们阵阵喝彩。
爱尔兰诗人托马斯·麦卡锡在听完朗诵后说,四位诗人的风格各有千秋,让人回味无穷。
朗诵会后,众多诗歌爱好者请中国诗人签名留影,气氛友好热烈。一位穿灰色棒针毛衣的白须老者向我走来,自我介绍说他叫吉恩,本地人,非常喜欢中国诗歌,说着递给我一本青花瓷封面的书,白底上的蓝色书名十分醒目:《ChinesePoems》。我注意到这是一本年出版的诗集,译者是ArthurWaley,书里还夹着许多小纸条。吉恩告诉我这本诗集陪他30多年了,里面有我刚才提到的白居易和苏东坡的诗。吉恩没到过中国,他说是诗歌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托马斯·麦卡锡在见面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很喜欢中国诗歌和中国诗人,希望能有更多中国诗歌被翻译成外文推向世界。
次日,我们在手机上看到新华社对我们此行的报道——《中国诗人在爱尔兰科克国际诗歌节上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