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英语为Kyiv,乌克兰语为Киев,作为地名的“基辅”来自最早建立基辅城堡的波良人部落首领三兄弟的长兄名字基伊。基辅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可以用这座城市的七个标签来了解:
罗斯众城之母
基辅最早建于公元五世纪下半叶,据东斯拉夫人的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波良人部落首领三兄弟在第聂伯河右岸的台地上共同建造了一座城堡,并以长兄基伊之名为这座城堡命名,这也是基辅城的雏形。基辅是东斯拉夫人的文化之源,也是维京人后裔的罗斯在东欧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的首都与经济文化中心,从而被誉为“罗斯众城之母”。
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基辅坐落在第聂伯河中游的两岸,第聂伯河是欧洲第四大河与乌克兰的母亲河,也是以基辅为中心的三条商路中最早开发的一条,这条商路通过第聂伯河可以沟通黑海与波罗的海。另外两条商路则是里海经基辅到波罗的海,以及自黑海之滨陆路经基辅和布拉格到西欧。基辅罗斯通过这些商路沟通亚欧贸易,把基辅打造成了第聂伯河上繁荣的“帝王之城”。
英雄城市
基辅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在基辅罗斯衰落后,先后被蒙古大*、立陶宛大公国、波兰和沙俄入侵与统治。二战期间的年至年基辅被纳粹德国占领,三年间遭战火蹂躏,甚至整个乌克兰成为二战重灾区,*民死伤不计其数。二战后基辅被苏联*府授予“英雄城市”称号,以表彰其市民在战争中做出的牺牲。
苏联第三城
二战后的基辅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均步入快车道,曾一度成为苏联继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时称列宁格勒)之后的第三大城市。时至今日,在人口持续减少的乌克兰,基辅近三百万的人口仍比俄罗斯联邦的下诺夫哥罗德、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等城市多出至少上百万。
首都之城
偏处乌克兰北方的基辅并非一开始就是乌克兰的首都。虽然自基辅罗斯开始,基辅就一直是罗斯人及之后形成的乌克兰民族最重要的城市,但长期被蒙古人、日耳曼人、奥斯曼及后来的立陶宛、波兰和沙俄统治。年十月革命后建立的乌克兰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先以哈尔科夫为首都,至年才迁至基辅。苏联解体后,独立建国的乌克兰仍以基辅为首都。哈尔科夫位于乌克兰东北部,现为乌克兰第二大城市。
金顶之城
公元年,当时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受洗接受东罗马的基督教为国教,肇始地基辅自此也成为教堂之城。整个基辅市有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堂多座,最著名的莫过于乌克兰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圣·索菲亚大教堂。天气晴朗之时,满城的教堂圆顶在阳光下灿灿生辉,“金顶之城”的名声由此而来。
花园城市
尽管乌克兰从前苏联独立出来后经济发展并不如意,但作为首都的基辅还是保持了其“花园城市”的风格。乌克兰全境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基辅东、西、南三面均为森林所覆盖,城市绿化面积超过60%,一年中有大半年绿意盎然。第聂伯河右岸的旧城区集中了基辅的大部分历史建筑,城市中心四周的住宅区分布的公园和绿化带一直延伸到外围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在高消费的欧洲,基辅曾连续数年被评为物价最感人的城市,从旅馆到食品,从交通到门票性价比都相当高。战争与和平或许是人类永恒的命题,硝烟停息后的基辅,还会如以往那么美丽吗?
#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