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刘墉和女儿刘倚帆,本文是刘墉写给女儿的系列信之一。
浸润法:如果你长了奇怪的脑袋
相信你一定早听说,我小时候功课不怎么好,尤其高中,因为高二休学,下一年改教材,使我跟不上。又因为参加许多社团活动,不是编校刊,就是搞社团。还四处参加比赛,总请假。所以年年都两科不及格,幸亏老师高抬贵手,才没留级。甚至一直到毕业前两个月,我参加模拟考,都从来没上过榜。但是我居然用最后两个月,进入第一志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么神,我的答案是:因为我用了特殊的读书方法,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特殊的方法之一,就是“浸润法”。
当你哥哥小时候,我在家里的日常用品上,都贴字条,写着“门”、“窗”、“桌”、“椅”、“冰箱”、“电话”、“电灯”——因为他才两岁,我只是贴,并不教他念。但是,隔不久,我把那些字条揭下来,一张张问你哥哥,他居然立刻说出是什么。“浸润法”基本上是自然发生的,如同“孟母三迁”,讲究学习环境,但是如果能加一点“有意”的力量,效果会更好。
我就曾经在刚来美国的时候作实验,每天坐巴士上下学途中,一路盯着路边的招牌看,那时候我的英文烂透了,几乎处处是生字,我先不查字典,看橱窗里的东西,猜它招牌上的字。隔一阵,还不懂,就查字典。一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当时最不会记的是礼服店招牌上的TUXEDO,而且眼前浮现那家礼服店门口的样子。
我发现用这种“浸润法”学到的东西,因为跟生活结合,所以特别记得牢。
我很早就发现自己脑袋有“死角”,许多简单东西,硬是记不住。于是好象打仗,发现敌人守得太好,我久攻不下,就立刻改变战略,由“攻坚”,改为“包围”。无论念历史、地理、英文或国文,只要碰上我不容易记的东西,我就“跳过”。但在跳过之前,会把那记不住的重点或单字写在课本或参考书的最边上。正因为在最边上,每次翻书,我的眼睛都会掠过。而且当我读后面几章的时候,一定先快速地把前面几章很快地翻一下,使那些“重点”一次又一次跳进眼睛。也可以说,我把“读”进去,变成“看”进去;把“强记”改为“潜移”。居然大部分的重点,渐渐自然植入脑海,后来反比那些死记的同学背得牢。为什么?因为那就像我看街边的招牌,不断闪过、不断闪过,仿佛在底片上“重复曝光”,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悬念法:因为记得,所以拥有
今天晚餐的时候,我夹起一块火腿问你“《论语》《述而》篇里孔子跟干肉有关的句子是什么?”你想了半天,答不上来。直到我说“自行束?……”,你才接“以上”,却又想不起下一句——“余未尝无诲焉。”接着我问你:“有教,下面两个字是什么?”你也想了好几秒,才答出“无类”。我又问你,孔子说:“‘举一隅,不’怎么样?”你耸耸肩说:“好像是想到另外三个桌角。”
我之所以能把以前念的,像是《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至今倒背如流,都因为我用了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悬念法。
其实每个人都会悬念。譬如有个同学对你说三个月后的今天要请你去他家玩。如果你跟他不是深交,对他家又不好奇,很可能三个月后,除非他再提醒你,你早忘了那个约。但是相对的,如果美国总统说他三个月后的今天,要请你去白宫作客,你就绝不会忘。为什么?因为你重视他,把那邀约看作大事。在下面三个月当中,天天念着,当然不会忘。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今天读了一个月之后要考的东西,就算这一个月当中,你再也没机会复习,恐怕到考试,顶多只忘了三分之一。相反的,考完才两个礼拜,你却可能忘掉一大半。为什么?因为考试过了,你放松了,不再悬念。人的脑很奇妙,你不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且如果第二天早上有重要的事,就算睡得极熟,不等闹钟响,也可能自己醒来,表示梦中还悬念着。
所以如果你想牢记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视它,念着它。你会发觉,只要轻轻地悬在心中,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据研究,我们作“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是在大脑不一样的地方。多半的东西,都放在短期记忆里。譬如你要打电话给某商店,翻电话本,找到那号码,记住了,接着拨电话、讲电话,电话还没放下,已经把号码忘了。算来那“短期记忆”不过几分钟。由此可知,当你要学很多东西的时候,确实可能记了新的,忘了旧的。问题是,如果你学到的每样东西,都只放在脑子里的“短期寄存仓库”,你的学问可能丰富吗?那好比赚多少,花多少的人,是不可能有积蓄的。
我大学时代有位很平凡的教授,他留学日本,只会把日本教授教他的,照样搬来教我们。但他讲过一句话,我一辈子不会忘。他说:“今天我说出来,写在黑板上,你们记住了,就成为你的东西,不再是我或我日本教授专有的,没有人能抢得走。”想想,这世上哪样财宝别人夺不走?那些都是“身外之物”,被抢去,你就没了。只有学到的知识,存在脑海中,是你能真正保有的。
所以我建议你,用“悬念法”。先去重视你学到的东西,再常常想它念它,使它扎根在你“长期记忆”的仓库,让你拥有一生。
图:刘墉和女儿刘倚帆,本文是刘墉写给女儿的系列信之一。
延伸法:勾出你的美梦
大约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位摄影家,他先在客厅支好三脚架和灯光,又把我的小藤椅放在纸门前面,再叫我穿上皮鞋和花衬衫,坐在椅子上。灯光从两边射来,好亮。只记得摄影家要我身子向前倾,又教我把两双手握在一起,然后卡嚓、卡嚓,照了好多张。五十多年过去,我一直记得这一幕,为什么我能记得这么清晰?因为照片!大概你爷爷奶奶很欣赏那天拍的效果,没过多久就把照片放大挂在客厅里,后来虽然进了相簿,我还总是翻到。也因为每隔一阵,我就看到那照片一眼,产生提醒的效果,自然而然让我想到四岁时照相的情景,甚至能想起摄影师怎么拉着我的小手,将手指交叉在一起的细节。
上次我对你说,要用悬念的方法,不断回想,复习,使学到的东西能牢记不忘。问题是,如果每次都把旧东西“整个”想一遍,就算你选择的东西不多,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候,复习经年累月积下的功课。这时候,你就要懂得提纲挈领,也可以说用“悬念”;但是只能悬念一点点,要“以小搏大”,好像提起一个挂钩,就拿起整件大衣。这么说,你可能还不懂,让我举两则最常见的例子——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电视广告能长达一分钟,演出很精采的故事?但是广告费太贵,那一分钟的广告很可能不久之后缩短为三十秒。许多画面被缩短了,但是你还能了解整个剧情。又隔一阵,那广告又“减半”,缩成十五秒,甚至十秒,只跳出一些重点画面。对于从没看过“完整版”的观众,根本不知演什么。但是对你不一样,你居然还能用那十秒钟,回溯整个故事。再过一段时间,电视广告也没有了。有一天,你在报纸上看到一张照片,是“那电视广告”中的一个镜头。天哪!居然就那么一张照片,也能令你想起整个广告。
那张照片就像是一个钩子,勾出了整件大衣、整个故事、整个事件。
早上醒来,你记得前一夜的梦,如果不写下来,可能才刷牙,已经把梦忘了,只记得自己作了梦,怎么都想不起来内容。可是如果你在床头摆了纸笑,一醒,就记下梦境,甚至只写几个字,譬如你梦见回到以前上的小学,就只写“小学”两个字。恐怕一直到晚上,只要你静下心,拿起那张纸条,看到上面写的“小学”,就能一点一点记起昨夜的梦,而且愈想愈多,把整个梦的细节都想起来。
那“小学”两个字,是什么?是钩子,勾出你整个梦境。由此可知,“悬念法”悬的是重点,有时候甚至只有两个字,或一个画面。如同我小时候那张照片,总被我不经意地看到,就能使我记住整个拍照的过程;也像你小时的录影带,能帮助你回忆。
这种方法经过训练,可以使你回忆和联想的速度加倍,好像网际网路,延伸到不同的地方。
提示法:使你的思想飞跃
你记不记得我上个月曾经问你,知不知道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他“研习*事、*治,是为了使他的儿子、孙子能学习文学、艺术……”。你说不知道,我还要你去问历史老师。但是没等你问,我已经在网上找到了。你妈妈曾为此大为佩服,问我怎么找到的?其实一点也不难,《圣经》那段,我打“石头扔女人”,电脑上跳出一堆东西,我一条一条筛选,找到相关的,再“进去”看,就找到了。
至于约翰·亚当斯的话,我打出他名字,跳出一堆有关音乐的,我跳过,只看*治方面的。没多久,居然在台湾的《天下杂志》网站找到一篇文章,提到这件事。于是查出原文。
由此可知,网上有一大堆资料,甚至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并非人人能找到,你必须由不同的角度进入,才能从那资讯的大海里,捞出需要的东西。我们的脑也一样。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事情,只要经历,就会留在脑海。连最平常的事,都记录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平常完全没印象,但是如果经过催眠,就会重新回到“现场”,说出每个细节。可不是吗?相信你在电影里一定看过,催眠师问被催眠的人:“你现在又回到那个房间,你看到书桌了吗?在那桌上放了什么东西?”被催眠的很可能说得出:“看到台灯、一本书、一杯水、一枝笔、一把刀!”于是悬案就因为这么一个线索而破解了。
虽然我们无法在考试的时候自己催眠,但是从前面举的这些例子,我相信,在我脑海10的14次方个“神经原”当中,一定存了许多许多东西,只要我们改进“搜寻”的技巧,很多模糊的记忆,都可以被想起来。
今天,我就要跟你讨论这技巧中的“提示”法。
懂得念书的人一定要多利用“提示”。不是等别人提,而由自己给自己提示。举个例子,你背王维的王方绝句《相思》:你可以由一开始就从头到尾背。也可以只看一遍把每句最一个字挡着,开始考自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接下来,你挡两个字,又想出来了。就改为挡住三个字,四个字。最后,只要看“红”,就想到下面的“豆生南国”;只要看“此”,就想到下面的“物最相思。”
任何书,管他是生物、地理、历史或物理,你都可以把每一页最重点的东西“浓缩”为几个字的“提示”,经由那些提示想整章内容,渐渐,你思想的速度会愈来愈快,进入跳跃思想的境界。
想像法:想像你在掌声中
据说洛杉矶湖人队的教练菲而·杰克逊,每场比赛之前,都要在家里作最少四十五分钟的想像;运动员也常作心理训练,想像自己的体能发挥到极致的感觉。我自己也早有这样的经验。
当我初学网球的时候,总是发不好球,但是当我不断想像教练所说的正确的动作——只是想像哟!我并没有回家练,但是居然隔几天再去上课时能有不小的进步。为了这一点,我又去找心理学的书看。在一位叫桑德拉·布莱克斯利(SandraBlakeslee)的论文中,读到:
“想像力能够提高运动技能……现在科学家终于明白,为什么当一个人想像自己能像麦克·乔丹那样投篮的时候,就真会在投篮上有进步。”那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当你想像的时候,整个脑海会跟着你的想像发出讯号,那讯号虽没变成真正的动作,却能训练你肌肉之间的协调。好比旅游前把地图细细看一遍,到时候就能轻车熟路,仿佛旧地重游一般。
最近来打乒乓球的杨伯伯,更证明了这件事。你记不记得,他初来的时候,跟王伯伯打,每次都输。王伯伯甚至笑说杨伯伯要赢他:“还早呢!”但是才一个月,杨伯佰竟然后来居上,球技突飞猛进。
问题是,杨伯伯只到我们家来打球,没去别处练习,他怎么突然进步的呢?原来他借了一堆教球的录影带,和世界大赛的光碟。他家虽然没有球桌,又没找人对打,但是他每天晚上在家盯着电视看,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模仿。才短短一段时间,居然能打出“卡、磨、提、举”的高级动作。
由此可知,你不一定要上球场才能练球,会练球的人可以透过想像来温习。同样的道理,你可以用想像的方式参加比赛或考试。想像在演讲比赛时,你走上台、行礼、称呼,并且开始讲,也想像你在演讲时的手势,甚至想像当你讲完时,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你很成功地走下台。
对!你可以想像掌声,因为心理学家发现,想像可以增加自信。你不但能想像比赛、想像考试,不可以想像成功。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怕!我一定会成功!我会是最棒的。”
想像的力量真是太大了,文学家如果没有想像,就不可能以有限的经验,创作出天马行空的作品。科学家如果没有想像,先大胆地“假设”,再小心地“求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经过想像得来的啊!爱因斯坦说,他多年来一直在想,如果自己能骑在光束上飞行,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当他搭电车过伯恩的钟塔时,总望着钟塔想像“要是电车跑得跟光一样快,会是什么样子?”结果,爱因斯坦用想像,发现了“相对论”,二十五年之后,才由科学家以实验的方式一一证实。你说,想像力是不是更伟大?
在你走路时,坐车时、无事在手时,运用想像力吧!让你的世界扩大、使你的思想奔驰。你会令人惊讶地发现:“她在那儿,好像一动不动,什么也没做,居然就进步了好多好多!”
潜意识法:请小*帮忙
今天我要跟你谈的就是这个躲在深处的小*——“潜意识”。
许多成功的人,都懂得利用潜意识。当别人只用“有意识”思考的时候,他们多加了“潜意识”的帮助,就好像比人家多了半个脑子。举个例子,一九五○年诺贝而文学奖得主,大思想家罗素(BertrandRussell),就很明白地在回忆录里说他怎么利用潜意识。
他说当他还年轻的时候,每次面对难题,都怀疑自己没能力解决,甚至烦躁到有些神经质。但是渐渐发现,硬去想,常常只是浪费时间,反不如把那个题目先苦思一阵,接着抛开,放到潜意识中思索。过一阵子再想,问题就容易多了。罗素还说这么作有个好处,是他可以利用那段交给潜意识思考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
爱因斯坦也说,他“因为苦思,常常弄得头晕脑胀,不得不躲开几个星期。”但那不是真的躲开,而是放到潜意识里思考。所以在丹尼斯·布莱恩(DenisBrian)的《爱因斯坦传Einstein:ALife(-)》里说:“(发现相对论的前一天),爱因斯坦失望地回家,心想要从已知的事实里发现真理,根本不可能……不过第二天醒来时,他非常激动,说他的脑袋好像经历了一场大风暴,答案居然找到了。他终于开启了上帝的智慧,解答了宇宙的奥秘。”
还有个例子,是德国化学家柯库尔,你知道他是怎么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吗?
他跟当时的科学家一样,整天想,想不出来。直到有一天晚上作梦,梦见有好多原子在他四周旋转,那些又大又奇特的长链子,像蛇一样扭曲。突然,一只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环状,柯库尔好像被闪电出中醒来,接着发表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他为什么有那样神奇的梦?很简单,因为他在“有意识”思考时,也把问题放进了“潜意识”。就算“有意识”放弃了“潜意识”仍在偷偷地工作。
我自己也有个深刻的体验。发现当我专心写“深情系列”的时候,看什么都能联想到情爱,成为抒情散文。但是改天,专心写小说时,无论看电视、翻报纸,又总有活生生的故事跳进眼睛。
所以我会在《萤窗小语》里说:“如果你想要抓住灵感的云雀,就要时时准备好网子。”
我们非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且当你像罗素和爱因斯坦一样,先苦思一阵,再把那东西放掉,却又偷偷悬念的时候,它就进入“潜意识”。也可以说,当你带着“它”,在脑海里的大路上跑一阵之后,可以把它放进路边的草叶,让它自己找路,在深山野径里奔跑。
我绝不是乱说。据研究,我们左右两边的大脑是可以各自思索的。我们甚至可以用左脑想一件事,用右脑想另一件事。
我也记得你奶奶脑溢血时,医生说脑里有很多很多路,当这个地区毁了,路不通了,脑里会自动想办法绕道,开出新的路。正因此,许多脑溢血到不能说话,不能行走的人,能逐渐康复。而且脑里的道路,有大有小,那些小路,你一阵子不用,就杂草丛生,相反的,愈是用的人,愈是畅通,而且能把小路走成大路,思想得更快、记忆得更好。
当你苦思不通,使自己陷于焦虑的时候,不如先放下,去做别的事,让问题在潜意识中蕴酿。
但是注意哟!你先要把它当件大事,才能驱动潜意识。如果你根本不在乎,或一“放下”,就“全放下”了,完全不悬念着,就不可能让潜意识发挥作用。
节奏法:抓住心灵的节奏
今天下午我拿了两张银行的提款卡给你看,要你比较有什么不同。你看来看去,还翻过背面研究,笑说两张都是十六个数字,但一张是连续的,一张是分成三段,每段四个字。答对了!
你知道为什么那个银行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打数字吗?我没问过银行,但是我猜,八成因为他们发现十六个数字太长了,如果分成四段,比较好记,也比较好认,所以后发的卡片分了段。我也相信,现在无论哪家银行的提款卡或信用卡,都把数字分段,是基于同一个原因。
许多事可以证明,我们的记忆在有节奏的情况下,能发挥得更好。譬如唱歌背歌词,比背书快得多。但是当有人由歌曲中间一段问你,下面是什么词的时候,你可能得重新由那首歌的开头想起、唱起,直至唱到那一句,才把歌词想起来。背文章也常这样,有人突然考你“白居易《琵琶行》中,‘似诉平生不得志’下面是什么?”你可能会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接下来想到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记忆的节奏。所以押韵的文章和诗词比不押韵的好背,流畅合乎语言节奏的又比“诘屈聱牙”的好背。更重要的是,同一个句子,当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分段”或“停顿”的时候,也能产生很大的“记忆差异”。
举个例子——中国的五言诗,绝大多数是“二三断位”,也就是分成“两个字”、“三个字”来读。譬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此外,我不久前才读到一篇研究报告,说中国人比美国人、日本人记数字的本事都大,能一次记得多,而且记得快。原因不是中国人特别聪明,而是由于汉语读数字比较简单、比较快。可不是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你用国语,才一秒钟就念完了。但是改成英语时,five、seven、和eight各有两个音节,six有三个音节,整个算起来,比国语多了五个音。换成日文、日语就更多了——天哪!由一说到十,日语居然要用二十五个音节,够不够烦?是不是足以影响他们处理数字的速度?
由以上我这些分析,你可以知道,分段落和掌握节奏,是加强记忆非常重要的方法。当你背书和记数字的时候,如果能先把冗长的句子分段,使它与你心灵的节奏相合,远比你直楞楞地死背,效果好得多。
现在你应该了解,为什么婆婆能背好多老歌的歌词,为什么公公用唱邓丽君歌曲的方式,能想起整首李后主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你也就知道为什么我和妈妈一直到今天,还能记得小学背的《武训兴学》和中学背的《木兰辞》的道理了。
陈述法:认识自己,才能成功
你知不知道“十二星座”的名称和次序?我原来不知道,但是最近流行星象,心想也应该懂,于是随手拿起一本杂志,翻到“星座运势”,花了两分钟,把十二个星座全背了下来。
你别惊讶,我怎么才花两分钟就背下十二个星座,而且连次序都记得。那是因为我用了特殊的方法。不信,现在我教你,你也两分钟就记得了,而且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先听我说个故事,并且开始计时。
“从前有一只羊跟牛结婚,生了两个孩子,长得很巨大,像狮子一样壮,他们爱上一个处女,天天跟处女在一起,成了色魔,结果被变成了水瓶里的两条鱼。”
然后,你用那故事再想一遍——
从前有一只“白羊”跟“金牛”,生了“双子”,长得如“巨蟹”,像“狮子”。爱上“处女”,“天秤”、“天蝎”,成了“射手”、“魔羯”,变成“水瓶”里的“双鱼”。
算算时间,只怕你连两分钟都不到,就记得了。为什么透过“说故事”的方法,可以加强记忆?
因为我们的大脑在记忆时,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它们甚至存在大脑的不同位置。前者容易记,后者不易记。也可以这么比喻,我们的记忆很像桌子,一只脚、两只脚的桌子不容易站,但是三只脚以上,就能很稳。那“陈述性”的记忆,因为不是单独的东西,而与其他的情节相联,所以容易记牢。
我不清楚,你是不是特别会“陈述性记忆”,又不擅于“非陈述性记忆”的人。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可以记牢毫无情节的东西,有些人,像我,则怎么都记不住,必须先把东西转成“陈述性”的记忆,才能记得。如果你属于我这种人,念书时与其事倍功半地死背,不如花点时间,先去编织和串连书里的材料,达到事半功倍。一个人在了解别人、战胜别人之前,先得了解自己、发挥自己、展现自己!
图像法:读书可以像看戏
今天上中文课的时候,我问你记不记得古时候有个人很会耍斧头,常到国王面前表演,但是突然间,他不再表演的故事。你歪着头想了一下,说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人的斧头很准,绝对不会砍偏。
于是我在你课本旁边画了个耍斧头的人,简简单单地勾了一个人的侧面轮廓,又在那人的鼻子上涂了几笔。还没画完呢!你就叫,说你想起来了,是有个人常带朋友一起表演,先在那朋友的鼻子上抹一点灰,再抡动斧头,从朋友面前砍过去。朋友一点没受伤,大家以为斧头抡空了,但是细细看,才发现他鼻子上的灰已经不见。后来,那人突然不再表演,国王问为什么,是不是不准了。他说他一点也没退步,只是那一起表演的朋友死了。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直接提示你,却要画个漫画吗?因为透过“图象”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我相信今后你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故事,因为漫画会留在你的脑海,更加强你的记忆。
记得不久之前,有一天我要你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你只想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背不下去的时候,我怎么做吗?我两手指着窗外的树,再把手合起来。你就说“绿树村边合。”我指着远方,作出山的手势。你说“青山郭外斜。”我又作成开门的样子。于是你想起来“开轩面场圃。”我再比出“举杯”的样子。你说“把酒话桑麻。”我又伸出九根手指,而且比了两次;指指眼睛,用双手作成花朵的样子。你便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种以手势增加想象的方法,也是“图象化”。
你也可以不画,用演的,使自己进入读的内容,尤其文学作品,因为作家常常先有画面,再写出来。文中充满“意象”。甚至一整段,你都能像剧本般,轻轻松松地演出。举个很古老的作品为例——《诗经》里的“硕人篇”。它描写的美女叫庄姜,从今天的角度看,庄姜一定像模特儿,高高的个儿,穿着锦衣,外头还罩个袍子。那诗是这样形容庄姜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翻成白话是:“手像小草芽般柔嫩,皮肤像油脂般滑腻,脖子像木虫般白晰,牙齿像瓠瓜子般整齐,宽宽像蝉似的额头,弯弯眉毛如蛾子的触须,笑起来两个酒窝多漂亮,黑白分明大眼睛,左右顾盼真美丽!”
如果你觉得不好背,只要这么想:写诗的男孩,先低着头,不敢盯着女生,只敢看她的手。然后,他的眼睛偷偷往上移动,看到手臂的皮肤。再往上,看到女生的脖子。再往上,看到整齐的牙齿。终于壮起胆,看女孩的额头和眉眼。这首诗写得多精彩啊!精彩在他描写的次序,由手往上,渐渐到重点,再用生动的一颦一笑、左右顾盼,在最后面压轴。只要你也变成那羞怯的男生,也这么想象一遍,不是就能把整段诗背起来了吗?
于是“背死书”变成“活读书”,你因此更能深入欣赏那文学作品,使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变成真的,跳进你的生活。读书要这样,才记得牢,也才能成为一种享受哇!
牵带法:你家的馒头
无论中英文,在我们记忆中都可以是“图像”。那个图像可能是由好几个中文字组合起来的,像是“浩浩荡荡”。也可能是一大段,像是《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脑海里搜寻记忆,会用一整页去想,想:“我记得在课本上的左边那页,……靠上面……”想到这儿,甚至会闭起眼睛去揣摩记忆中的影像。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举几个例子,如果我说“阿尔”,你可能怔住,不知“阿尔”是什么。但是当我说“阿尔及”。你就可能跟着讲“阿尔及利亚”。当我改说“阿尔巴”的时候。你又很自然地跟着讲“阿尔巴尼亚”。为什么你能说出整个名字?很简单,因为你是那么记的、那么背的。有时候我们背的名字,可以多达十个字,背的证件号码可以长达十五位数以上。但是只要背习惯了,就变得很当然。甚至可以说,有些东西我们根本没背,只是听惯了,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只要人家提到“巴布亚”,你自然会想起“新几内亚”。
好!现在到我讨论的重点了——我问你,刚才说的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哪里?你能立刻想到“地拉那”吗?糟了!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奇怪不奇怪?你可以把十个字的名字说得很溜,却想不起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地拉那”,也可能说不出“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什么?
因为如同前一章说的,它们都是“非陈述性”的东西。你可能知道“地拉那”,也道“阿尔巴尼亚”,只是没办法把它们拉在一块儿。甚至考试时把别国的首都,“拉”到阿尔巴尼亚去了。
我在学生时代跟你一样,也背不起来。但是我用了个方法——既然我可以一次记住“巴布亚新几内亚”七个字,我何不把各国的“国名和首都名”串成一个字,说不定还能加上些“陈述性”的想象,不是自然就会“溜”了吗?
没错!我的记忆力是不如人。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用这方法,牢记“保所非要”、“罗不加勒死他”、“匈不打会死”、“你家的馒头”。到今天,都不忘。
回复后面的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阅读类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历史人物散文▏励志美文▏生活语文作文类高考作文▏中考作文▏写作技巧▏作文修改▏作文升格▏作文素材考点类考点▏字音▏成语▏标点▏近义词▏炼字▏一文多练资料类资料▏国粹▏文化▏教育视点▏心理前沿▏学霸经验休闲类读图时代▏连环画▏开心果▏视听
你还可以到“中学生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