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伯恩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越阿尔卑斯山,火车上的瑞士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qwzj/

瑞士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有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阿尔布拉-贝尔尼纳利西亚阿尔卑斯山铁路。包含这段铁路的瑞士伯尔尼纳快车,起止点在瑞士的库尔Chur(或St.Moritz圣莫里茨)和意大利境内的蒂拉诺,常年入选欧洲最美火车路线。我们的穿越瑞士阿尔卑斯之旅就从这条铁路开始。

5月18日乘坐早班火车从米兰出发,两小时后到达意大利边境小城蒂拉诺,瑞士火车站就在意大利火车站旁边。买了三日的瑞士旅行通票(SwissTravelPass),这张票证覆盖了瑞士全境列车线路,包括冰川快车、伯尔尼纳快车、金色山口快车等,也可以搭乘巴士、渡轮、公交等交通工具,还可以免费参观瑞士各地的多家博物馆。相当于“一票通”。除了3天,还有4天、8天和15天票。

登上红色火车,几分钟,便感受到它的非同一般。火车一离开站台,马上融入市镇中,穿梭于公路、自行车、市场、邻家花园和教堂之间。感觉像是城市公交。

火车离开蒂拉诺,一路向上深入阿尔卑斯山的怀抱。随着坡度加大,开始利用石拱桥进行螺旋式上升。景观开始变得立体起来,列车驶过湖泊,穿越隧道、翻越雪山,从山下到山顶,宽大的车窗外是一派令人窒息的美丽景色,坐在舒适的车厢里就可以全方位欣赏阿尔卑斯山的美景。

在穿越阿尔卑斯山蜿蜒曲折的道路上,火车经过不同的气候、景色、文化和语言区域。沿途停靠许多小山村,方便村民出行,从城市公交变成了乡村公交。这些小山村如今大多已成为著名的度假胜地。

如果没有行李,更好的玩法是看到心仪的地方就下车,玩够了接着坐下一班车前行。或者沿着山上的徒步小道前行,在下一站再上车。

行到高处已是白茫茫一片,有种水墨画的效果

即使窗外冰天雪地,车内依然温暖舒适

列车在山间迂回,速度并不快,可总是希望它再慢一些。为什么阿尔卑斯山的景色如此让人着迷?是雪山?草地?森林?湖泊?还是村庄?似乎都不是,单说哪一项,都能在别处找到更好的。似乎又都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我忽然明白了,阿尔卑斯的魅力正是在于各种要素的完美结合,不仅在于山水花草这些自然元素的完美呈现,更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如果没有这条铁路,没有散落其间的村庄教堂和牧场,完全没有人间烟火的原始和荒凉会令人难以亲近。而相反,如果肆意圈地过度开发,必然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遗憾的是,我国大好河山目前现状恰恰是,要么过度开发,要么开发不足,不是服务过度,就是没有服务。

瑞士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只是乘坐火车就能令人兴奋不已。这段铁路不愧人类是铁路史上的奇迹,即使在建成多年之后的今天,它依然令人惊叹!

“聪明人才坐瑞士火车”

正如瑞士联邦铁路的这句经典广告词,如果不是自驾,火车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下次来瑞士只有一天时间,我的选择是从蒂拉诺到圣莫里茨的火车来回坐5趟!(下图来自瑞士铁路宣传册)

中午时分到达圣莫里茨,天气有点冷,好在酒店暖气很足。赶上周末饭馆不开门,只好去超市储备粮草。

圣莫里茨是瑞士冬季旅游的发源地,虽隐居群山之中,却一直是全球著名的度假胜地,拥有众多五星级的旅馆!十九世纪,瑞士旅游业的兴起得益于工业革命后富裕的英国贵族和中产阶级。年,第一个大型旅馆EngadineKulm在圣莫里茨成立,当时游客以英国人为主,但是,当时瑞士只是夏天的旅游目的地;年的冬季,KulmHotel说服五位英国游客留下过冬,不好玩不用钱,旅馆为了讨好这五位贵宾,设计许多冬天的户外活动,如越野滑雪、冰上马球等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趣;年春天,这些游客回到英国之后,大肆渲染冬季瑞士的丰采,吸引许多人追随而至;年KulmHotel安装瑞士的第一盏电灯,年又安装了格劳宾登州的第一部电话,年圣莫里茨铺设瑞士第一部轻轨电车,年举办第一次的冰上赛马,、两度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天气阴沉,放弃上山,就在湖边走走。空气冷冽清新,湖边的雪还未融化。大概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雪,一个印度小男孩兴奋地扑向地上的雪。

走入湖边的松树林,天空突然蓝了一会,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会。

在湖边发个朋友圈,假装晒晒太阳,看当地人遛狗,大概就是诗和远方吧

第二天坐火车绕了大半个瑞士,目的地是少女峰下的因特拉肯。

坐着火车,赏着美景,翻山越岭,穿过国家公园,路过格劳宾登州首府库尔,然后沿着苏黎世湖就到了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

存好行李,出火车站对面就是瑞士国家博物馆,进博物馆要存包,需要一枚硬币才能锁上柜子,没有硬币只好求助于服务台,本想换一些零钱,服务台人员直接给了夫人一枚硬币,告诉我们离开时还给她就可以了。真是周到!博物馆布展非常有趣,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加了很多体验项目,那些地质模型、各种文物标本立刻生动起来,若不是夫人催促,我能在里面玩一整天。博物馆的建筑也极其巧妙,是一座老的城堡和新建部分组成的,新旧部分和谐统一,构思精巧,运用了许多中国园林造景的方法。外面是一个巨大的公园一直到河边,鲜花盛开。和当地年轻人一样,在花园里的长椅上享用了我们自带的午餐。

沿着河走进老城,爬上山头

苏黎世湖很大望不到头。虽已初夏,感觉更像是春天

想拍一张苏堤春晓,被搞事情的鸽子抢了镜头

苏黎世是全欧洲最富有最昂贵的城市,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离开苏黎世,前往琉森,火车出隧道后地势平坦,主要沿着湖行驶。出琉森火车站就到了湖边,同是湖光山色天堂苏杭,苏黎世太大,琉森小巧玲珑,一眼就知道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城市类型。

不远处的卡佩尔桥和八角水塔是琉森的地标,也是最经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卡佩尔的德语意思为“小教堂”。因桥头不远有圣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桥”。桥两侧的栏板上常年装饰以鲜花,看似一座花廊,常被称作花桥。

濒死的琉森狮子(狮子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Tuileries)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名瑞士雇佣兵。瑞士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卢塞恩,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岁月的悠长给琉森留下了众多古老建筑,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老城不大,主要景点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初夏时节落樱缤纷,漫步小城,最是惬意。

琉森湖有号称瑞士最多的游湖线路和最大的内陆湖船队,坐游船从琉森出发,可以轻松达到瑞吉山,也可以到达拥有世界上最陡斜的齿轨式登山列车的皮拉图斯山,码头就在火车站对面,无奈天气不好,天色将晚,于是坐上火车前往下榻之地因特拉肯。

因特拉肯(Interlaken)因“欧洲脊梁”少女峰而闻名于全球,拉丁文的原意即是“两湖之间”,位于图恩湖(LakeThun)及布里恩茨湖(LakeBrienz)之间,是一个因观光而兴起的城市,很象英国湖区。这里有东西两座火车站位于城市的两头,我们的车只到到东站,下车后乘坐公交到达位于西站附近的旅馆,老爷爷风趣幽默,详细滴介绍了周边景点和交通,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糟糕的天气。

这次在瑞士一路上碰到很多印度人,在因特拉肯更为明显,不仅有自由行还有大团,游客人数超过中国。此外,城里有很多印度餐馆和杂货店,有很多在当地打工的印度人,估计和英国有关,英国人是瑞士最早的主力游客,而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并一直保持密切人员往来。

第三天一早云雾缭绕,看天气预报瑞士大部一天都有雨,只好放弃了登少女峰,继续火车上的瑞士游。原计划要上少女峰所以在因特拉肯住两天,没有行李火车游更加自在。考虑到回程要经过伯尔尼,为了更多欣赏阿尔卑斯山美景,本想坐*金列车经茨魏西门至蒙特勒。没想坐错了车,一头钻进隧道,半个小时后才出来,误以为坐了地铁。看来,欧洲的铁路以及隧道建设远在我们几十上百年前就取得过巨大的成就,我们今天原本是补短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宣传中总是被冠以世界最快、全球最长、最大等等标签,似乎这些只有中国才有,其实诸如铁路、公路、桥梁隧道这些都是在借鉴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近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总是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别人。大不一定强,快不一定最好,基础设施本是为人服务的,而恰恰在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上,我们还差的太远。在欧洲的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面前,你总能感到似乎一切都是为你设计的,你就是真正的主人,特别好用。而在我国,在那些巨大建设成就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渺小和无奈。在人性化设计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总是想着超越别人拿第一。

蒙特勒(Montreux)位于日内瓦湖的东岸,从蒙特勒到日内瓦火车一直在湖边走,湖光山色之间,散布着教堂和星星点点的民宅,山坡上,漫山遍野都种植着用来酿造香醇美酒的葡萄,起于蒙特勒南部的西庸古堡,沿日内瓦湖北岸向南绵延约40公里,直至沃州中部的洛桑东郊的拉沃葡萄园梯田于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雨一直在下,就在火车上欣赏美景,一小时后到达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日内瓦是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国际机构云集,我们先来到俗称万国宫的联合国欧洲总部,周围是一大片绿地和公园,北面山坡上是为纪念出生于日内瓦的亨利·杜南所建立的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国际红十字会博物馆。

日内瓦湖边有很多人在跑步,远处湖上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

象征瑞士钟表业的花钟,放置于日内瓦湖畔的英国花园内

为纪念出生于日内瓦的让·雅克·卢梭,湖畔一个小岛被命名为卢梭岛

在日内瓦大学旁的公园里,雨中一群中年男子在下国际象棋,以及两位美女打伞下棋的情形令人印象深刻

离开日内瓦,坐火车前往一个熊地方——伯尔尼。伯尔尼在德语中是“熊”的意思。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末,到18世纪已建成至今规模,城市已有多年历史。老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文化和古城的角度,伯尔尼是瑞士最好玩的地方。老城保留了中世纪城镇的历史风貌,圆石铺就的光亮街道,古老房屋,街心彩柱喷泉,钟塔以及的哥特式大教堂等,使伯尔尼老城显得古香古色,16世纪典雅的拱形长廊在雨天尤为实用。

瑞士是一个真正的联邦国家,年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之前,瑞士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据说当年东部的苏黎世和西部的日内瓦相持不下,最终中部的伯尔尼成为首都。瑞士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4种语言为官方语言,唯独没有瑞士语,居民中讲德语的人数超过一半。

第四天离开瑞士前往德国海德堡,途中在瑞士第三大城市巴赛尔转车。此次虽遇天气不好,未能一睹少女峰真容,但坐火车游遍了瑞士东南西北,真切地体会到瑞士火车之舒适便利。

近年来媒体对于瑞士的美丽富有和幸福推崇备至,老徐觉得有必要客观分析不能简单神话。今天的瑞士源自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机遇,很难模仿。首先,阿尔卑斯山在欧洲乃至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在于两大历史机遇,一是中世纪以来大批意大利工匠和犹太人为躲避战乱迁入瑞士,带来先进的技术,二是作为中立国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利巨大。如今瑞士最重要的金融和以钟表为代表的机械工业都得益于此。瑞士人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抓住外部机遇,过好自己的日子方面的确非常成功,但同时,较少考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责任担当,多少有点精明的利己主义,备受诟病的长期游离于欧盟之外和银行保密制度便是明证。

还想说说瑞士的物价。瑞士物价之高,绝不仅仅在于苏黎世日内瓦长期位居全球最贵城市前列,而在于全境高价无死角,尤以与游客吃住行相关的服务业价格为甚。感觉除了市场外有人为的因素,多少有些通过刻意抬高物价收取游客税的味道。当然,这样的好处是对保护环境有利。

瑞士最值得学习的是在全域旅游,在处理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方面。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是全开放的,没有一处圈起来卖门票的景区,但通过良好的服务旅游业已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试想如果瑞士在阿尔卑斯山里也圈起若干景区收门票,架桥修长隧道高速公路高铁直达景区,貌似能够增加短期收益,实则是把最珍贵的美味大餐食材花高价做成了快餐,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丰富多样,很多地方特别适合发展全域旅游。首要在于交通,在于公交通的安全舒适便捷,完全靠私家车自驾是环境难以承受的。其实瑞士的那些近百年历史的铁路线最初并不是为了旅游,随着人口向大城市聚集,那些穿越阿尔卑斯山连接乡村和小城镇的铁路本是难以为继,如今却被打造成全世界游客趋之若鹜的最美观光线路。我们需要高铁解决大城市主干线的交通,也不应该忽视偏远地区的慢火车,很多山区林区老旧铁路更不应该轻易废弃,应该打造一批适应全域旅游的火车观光线路。

今年拉萨到林芝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据说川藏高速已在规划当中。我在瑞士山区没有看到高速公路,在英国苏格兰高地没有看到高速公路,是英国和瑞士比我们穷,还是技术比我们落后,修不起高速公路?我一直希望国道川藏线隧道打通后原有的公路能够保留作为旅游公路。翻越垭口是川藏线最大的乐趣,走高速公路去西藏,意义何在?

从单纯交通运输的角度,铁路显然比公路更环保、更经济。从观光的角度,观光火车更安全舒适便捷,不是人人都适合自驾西藏的。川藏线完全具备修建一座世界最美观光火车的资源,如果在川藏线上建高速公路和铁路之间选择,我支持建铁路,而且应该是一条以客运为主的观光线路,当然,这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宏伟的工程,可以分段实施,在川西一些地区先小范围干起来。期待着能够在有生之年坐上世界最美的慢火车去世界屋脊观光。

历史文章点击查看:

威尼斯,游客共和国

情迷意大利3:维罗纳

情迷意大利2:西耶那

情迷意大利1:翡冷翠

穿越巴尔干8:皇宫之城斯普利特

穿越巴尔干6:波黑: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

穿越巴尔干4:从吉诺卡斯特到地拉那

穿越巴尔干3:萨兰达

穿越巴尔干2:迈泰奥拉

穿越巴尔干1:约阿尼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