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国人为何不再唯金牌论了#被刷上热搜,众人达成了一致:“拿到金牌的运动员是骄傲,拿到银牌铜牌的运动员是骄傲,没拿到奖牌的运动员也是骄傲,只要站在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骄傲”。
昨日苏炳添获男子米第六名,成为首位进奥运男子米决赛的亚洲人。更是在半决赛上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前辈刘翔为苏炳添发博喝彩,两代飞人之间的神交也令人感慨万千。
有人说,这是因为大家不再把运动员当获奖工具看了。当你从高高在上、渴望以别人的努力满足自己期待的视角转向运动员本身,你会发现他们有趣的细节、可爱的性格,以及比荣誉更值得追逐的生活。
#没有人比许昕更爱许昕#
杨倩
没有了“工具人论”,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但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你不会想知道,在“工具人论”下有多少血泪。
曾经有一部小众电影,但因为演员惊人的美貌不再“小众”,它叫《魂断威尼斯(MortaVnzia)》,这位演员叫伯恩·安德森(BjrnJohanAndrésn)。
在选角试镜时,虽然伯恩的年纪、身高都与所饰人物塔奇奥不符,但由于他天使般的脸庞、纤细的身材与华丽的金发,仿佛是原著中有着能杀人的美貌的塔奇奥撕开小说走进现实,导演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冒险启用他。
“他的一张脸内向而优雅,苍白而精致,甜美而庄重,他蜜色的卷发轻轻搭落在肩上,鼻子挺直,嘴型可爱,认真的表情甜美犹如神祗,让人想起希腊最高尚时期的雕塑,具有形式最纯粹的完美,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托马斯曼小说《魂断威尼斯》中,描写塔奇奥
电影历史学家劳伦斯·科克于他年发表的研究《最浪漫的电影》中称,“伯恩·安德森在《魂断威尼斯》中的有些镜头可以从电影中抽离出来,像艺术品一样被挂在卢浮宫或者梵蒂冈宫的墙壁上”。
电影一经上映,伯恩便火爆全球,成为少男少女的超级偶像,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男孩”,所到之处引万人空巷。
如果时光定格在电影上映时,那么一切将是完美的。但时间不可能定格,如今寥寥无几的资料,很难让人相信这是那个曾经如神祇般有万千爱慕的男孩。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
锁定那个全球偶像
无论出现在何地,蜂拥而至的记者、粉丝总是如洪水般将他包围。记者只想得到一线照片与劲爆采访、只在乎能否赚钱,而狂热粉丝也许只想着签名、合影、甚至触摸。说到底他们在乎的只有他们自己,无处不在的目光与镜头让伯恩几乎崩溃。
“感觉就像一大群蝙蝠围着我。”
“那是活生生的噩梦。”
而与“全球偶像”一同找上伯恩的,是欲望和掌控,以及妒恨。
不出意料的,他成为承载“性”的载体,完美践行着现代小说中“他那超脱尘世的美貌、清冷高贵的气质、和响彻天下的名气,只想让人把他拉下神坛并狠狠蹂躏”。这不是夸赞,而是讽刺,因为人们真的这么做了。
“你可以赤裸身体吗?”
“什么?”
电影拍摄结束后,导演与剧组人员擅自带着懵懂的伯恩去了酒吧,当时伯恩尚未成年。后来他回忆起这天时,不堪的画面让他痛苦万分:“当我走进去时,他们向我投来了贪婪的目光,那感觉像是在盯着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一旦有所不满,便会让人觉得不容于世……”
至于伯恩为何在《魂断威尼斯》后再无佳作,有传言是他因拒绝了各种潜规则而被死死封杀。
“我是性幻想对象,是猎物。”
而那些宣称爱着他的人却说,伯恩既然存在于世,那么他们这些疯狂的爱就也应当存在。
有偏爱就有偏见,《魂断威尼斯》导演的情人因嫉妒导演对伯恩的照顾,多次恶意造谣他死于车祸、空难、滥服药物......而当初擅自为他晋封“世界上最美丽的男孩”的媒体们,又如风卷残云般吞噬掉他们给伯恩的那些荣誉,转而报道这些离谱但有曝光率的流言。
“也许你只是个看起来很酷的吉祥物。”
伯恩因此崩溃,抑郁、酗酒,曾经耀眼的他,如今垂垂老矣。
人们一意孤行地将伯恩打造成合他们心意的神,在稍有不如意时又随心所欲地将他拉下神坛,就好像当他出名后便不再拥有人格,而是一件物品,可以随意玩弄。
伯恩说:“我天生带着一张完美的脸,我无论到哪里都会被人注视,我的内在不会被人